固體所在不對稱金-銀異質納米結構製備及其光熱治療方麵取得新進展
發布日期 :2022-10-27 作者 :曾盼 瀏覽次數 :479
近期 ,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納米材料與器件技術研究部在不對稱金-銀納米結構的合成及其在光熱治療方麵的應用取得新進展 ,相關研究成果以“Atom Absorption Energy Directed Symmetry-breaking Synthesis of Au-Ag Hierarchical Nanostructures and Their Efficient Photothermal Conversion”為題發表在Small (Small, 2022, DOI: 10.1002/smll.202204748)上 。不對稱等離子體(Au 、Ag等)納米結構可通過電子 、光子和磁相互作用來調節集體特性 ,使其在光電 、催化 、表麵增強傳感和光熱轉換等領域具有豐富的應用前景 。通常 ,該類結構是通過在種子上沉積異質或均質材料獲得 。然而 ,由於Au 和 Ag具有幾乎完美的晶格匹配 ,沉積遵循“Frank- van der Merwe” (FM ,層狀生長) 模式 ,隻能得到核殼/合金納米晶體 。研究發現 ,在生長過程中引入模板 、封裝劑或化學配體可以使其生長模式由“FM”轉變為“VM”(Volmer-Weber ,島狀生長)模式 ,讓後續的生長材料(Ag)原子“被動”地沉積在沒有模板 、封裝劑或界麵能更低的位置 ,得到不對稱等離子體金-銀納米結構 。然而 ,“被動調控”具有諸多不確定性 ,難以控製電磁場的空間分布 ,導致對其光學和化學性質的調節存在許多障礙 。因此 ,開發一種簡便且通用的策略合成不對稱等離子體金-銀納米結構並深入研究其生長機製 ,擴大其實際應用範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。
鑒於此 ,固體所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基於原子吸附能策略的“主動方法” ,使得異質原子“主動”地沉積在原子吸收能更低的位置並進一步生長 。實驗中 ,Au納米球表麵同時被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(PDDA)和魚精DNA(FSDNA)兩種配體修飾 ,這兩種配體的競爭吸附是Au-Ag鍵形成的關鍵因素 ,並決定了Ag晶體的生長方式 。密度泛函理論表明 ,PDDA 在 Au 表麵的吸附會導致 Au-Ag 鍵的形成能低於 FSDNA 修飾的 Au 表麵 。因此 ,Ag原子會“主動”沉積在含PDDA更多的Au球表麵並進一步生長 。通過對實驗條件的調控 ,該方法在一個係統中實現了接觸麵積和 Au 種子上 Ag 島的數量/大小的連續可調(圖1) 。其中 ,Au-Ag2(下標是指每個 Au 種子的Ag島個數)在 400 到 1100 nm 範圍內表現出強烈的寬波段吸收 ,在近紅外 (NIR) 區域具有優異的光熱轉換效率(63.71%) 。生物實驗證明 ,其在小鼠體內腫瘤治療方麵展現出良好的效果(圖2) 。研究人員進一步利用該方法以高度可控的形式在 Au 單體和多聚體上構築單分散 Ag 島 ,為多層次超結構的多樣化製備提供了一種新穎的方法和借鑒思路 。
上述工作得到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、合肥研究院院長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。
全文鏈接 :
圖1. 四種典型精細可調的不對稱 Au-Ag納米結構 :(a)接觸麵積 ;(b)Ag 島的數量 ;(c)Ag 島的大小 ;(d)不同Au組裝體上銀島的生長(黃色 :Au ,灰色 :Ag) 。
圖2. 不對稱Au-Ag納米結構的光熱轉換性能 : (a) Au-Ag1 、Au-Ag2 和 Au-Ag3的光熱轉換效率 ;(b) 分散在水 (100 ug mL-1) 中的 Au-Ag2懸浮液的加熱曲線 ,用 808 nm 激光照射(1 W cm-2) ;(c) 通過MTT測定 ,具有不同濃度的 Au-Ag2在有(橙色)或沒有(藍色)激光照射下4T1細胞的活力 ;(d) PBS、Au-Ag2組小鼠在激光照射(808 nm ,1 W cm-2)下不同時間點的體內近紅外熱成像 ;(e)腫瘤隨時間生長曲線 ;(f)-(g) 治療15天後小鼠的平均腫瘤重量和腫瘤解剖圖像 ;(h) 腫瘤抑製實驗 。